当前位置:首页>>中医学习>>中医偏方

毛囊炎的中西医治疗分析

  • 中医偏方
  • 2024-02-08 11:09:20
  • 472
  • 中草药管理员

毛囊炎为毛囊口化脓性炎症,多发生于后枕部、臀部。中医学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亦异,发于枕部者谓“发际疮”,发于臀部者谓“坐板疮”。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》“发际疮”记载:“此症生项后发际,形如黍豆,顶白肉赤坚硬,痛如锥刺,痒如火燎,破津脓水,亦有浸淫发内者。”又如“坐板疮”记载:“此症一名风疳,生于臀腿之间,形如黍豆,色红作痒,甚则焮痛延及谷道,势如火燎。”

病因病机

中医认为,本病多为湿热内蕴,外受热毒,湿热毒邪相交,郁于肌肤而发病,或因素体虚弱,腠理不固,外受热毒而致。

现代医学认为,本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。搔抓、摩擦、湿热等刺激及抵抗力低下可诱发本病。

主要症状

1.发病人群:儿童及成人均可见。

2.好发部位:好发于头皮、颈部、胸背部及外阴或臀部,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部位,小儿好发于头皮的部位。皮疹数目较多,但孤立散在。

3.皮损特点:损害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丘疹,或为毛囊口小脓疱,以后迅速发展为丘疹性脓疱,继而干燥结痂,之后痂皮脱落而愈,一般不留瘢痕。

4.症状:自觉轻度疼痛。

5.病程及预后:经一般短促,愈后多不留瘢痕,可因搔抓等常造成新的损害。如愈后遗留毛发脱落及瘢痕,称为秃发性毛囊炎;发生于颈项部,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结者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。

6.实验室检查:可取脓血直接涂片,革兰氏染色后镜检。根据细菌形态、排列和染色性质可作初步诊断。将标本接种分离培养后鉴定菌种。疑有败血症时应抽血做细菌培养。


  • 关注微信
上一篇:治毛囊炎方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