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>草本>>止痛药

香附

  • 止痛药
  • 2025-01-23 12:19:36
  • 467
  • 中草药管理员
  • 【别名】

  • 雀头香(《江表传》),莎草根(《别录》),香附子(《唐本草》),雷公头(《纲目》),香附米(《本草求真》),猪通草茹(《陆川本草》),三棱草根(《中药志》),苦羌头(《中药材手册》)。

  • 【汉语拼音】

  • xiangfu

  • 【名称英】

  •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、Rhizome of Nutgrass Galingale、Cyperus Rotundus。

  • 【成份】

  • 含葡萄糖8.3~9.1%、果糖1.0~1.7%,淀粉40~41.1%、挥发油0.65~1.4%。

    挥发油中含:β-蒎烯、莰烯、1,8-桉叶素、柠檬烯、对-聚伞花素、香附子烯、芹子三烯、β-芹子烯、α-香附酮、β-香附酮、绿叶萜烯酮、α-及β-莎草醇、香附醇、异香附醇、环氧莎草薁、香附醇酮、莎草薁酮、考布松及异考布松。

    根部含有抑制某些真菌发育的物质。

  • 【加工采集】

  • 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采,一般在秋季挖取根茎,用火燎去须根及鳞叶,入沸水中片刻,或放蒸笼中蒸透取出晒干。再放入竹笼中来回撞擦;用竹筛去净灰屑及须毛,即成光香附。亦有不经火燎,即将根茎装入麻袋撞擦后晒干者。也有用石碾碾去毛皮,称为香附米。

  • 【药材鉴别】

  • 干燥根茎多呈纺锤形,有时略弯曲。长1.5~4.5厘米,直径5~10毫米。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有纵皱纹及数个隆起的环节,节上有棕色毛状鳞片及残留的根痕;去净毛须者,则外表光滑,环节不明显。质坚硬,经过蒸煮者断面色棕黄而微紫红,显角质性;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,周边与中心分层明显,中心色略深。气芳香,味微苦。以个大、色棕褥、质坚实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    主产山东、浙江、湖南、河南。其他地区亦多有生产。其中山东产者称东香附,浙江产者称南香附,品质较佳。

  • 【药理作用】

  • ①对子宫的作用
    香附子(购自南京,据说产于广东)5%流浸膏,能抑制豚鼠、家兔、猫、犬等离体子宫(已孕及未孕)的收缩,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,与当归流浸膏相似,但效力较弱。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。

    ②镇痛作用
    用小鼠电盘刺激法,香附子(采自贵阳)20%醇提取物0.5毫升/20克体重皮下注射,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。

    ③抗菌作用
    块根有抗菌作用,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  • 【炮制】

  • 碾碎,醋炒。

  • 【功能主治】

  • 理气解郁,止痛调经。治肝胃不和,气郁不舒,胸腹胁肋胀痛,痰饮痞满,月经不调,崩漏带下。
    (1)理气解郁: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。配柴胡、青皮治胸胁痛。配高良姜(名良附丸)治胃寒痛。
    (2)调经止痛: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、小腹胀痛。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。

    ①《别录》:"主除胸中热,充皮毛,久服利人,益气,长须眉。"

    ②《唐本草》:"大下气,除胸腹中热。"

    ③《医学启源》:"快气。"

    ④李杲:"治一切气,并霍乱吐泻腹痛,肾气,膀胱冷,消食下气。"

    ⑤《汤液本草》:"治崩漏。"

    ⑥《滇南本草》:"调血中之气,开郁,宽中,消食,止呕吐。"

    ⑦《纲目》:"散时气寒疫,利三焦,解六郁,消饮食积聚,痰饮痞满,跗肿,腹胀,脚气,止心腹、肢体、头、目、齿、耳诸痛,痈疽疮疡,吐血,下血,尿血,妇人崩漏带下,月候不调,胎前产后百病。"

  • 【性味】

  • 辛微苦甘,平。

    ①《别录》:"味甘,微寒,无毒。"

    ②《本草衍义》:"味苦。"

    ③《滇南本草》:"性微温,味辛。"

    ④《纲目》:"气平,味辛微苦微甘。"

  • 【用法用量】

  • 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,散。外用:研末撒、调敷或作饼热熨。

  • 【宜忌】

  • 凡气虚无滞、阴虚血热者忌服,

    ①《纲目》:"得童子小便、醋、芎藭、苍术良。"

    ②《本草经疏》:"凡月事先期者,血热也,法当凉血,禁用此药。"

    ③《本草汇言》:"独用、多用、久用,耗气损血。"

  • 【贮藏】

  • 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
  • 【副作用】

  • 毒性:香附挥发油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.297±0.019ml/kg。香附毒性较小,饲料中加药比例不超过25%时,大鼠可以耐受。加药量达30-50%时,动物生长受一定抑制。香附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半数致死量 约为1500mg/kg。三萜类化合物IV-B 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0mg/kg。香附挥发油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.297±0.019ml/kg。

  • 【归经】

  • 肝;肺;脾;胃;三焦经

  • 【植物形态】

  • 多年生草本。匍匐根茎长,先端具肥大纺锤形的根茎,外皮紫褐色,有棕毛或黑褐色毛状物。茎锐三角形,基部呈块茎状。叶窄线形短于秆;鞘棕色,常裂成纤维状。叶状苞片2~5;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,辐射枝3~10;穗状花序轮廓为陀螺形;小穗3~10,线形,具花8~28朵;小穗轴具较宽的、白色透明的翅;鳞片覆瓦状排列,膜质,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中间绿色,两侧紫红色或红棕色,具脉5~7条;雄蕊3,药线形;花柱长,柱头3。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,三棱状。花期6~8月,果期7~11月。

  • 【临床应用】

  • 用量6~9克。用治肝胃不和、气郁不舒、胸腹胁肋胀痛、痰饮痞满、月经不调、崩漏带下等。

  • 【药用部位】

  •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。植物形态详"莎草"条。

  • 【来自何书】

  • 《纲目》


  • 关注微信
上一篇:延胡索
下一篇:佛手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