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师承,作为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,是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接班人的主要途径。通过徒弟跟随师傅学习、临证,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,逐步掌握中医精髓。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师承的全流程,为有志于中医之道的学子提供指导。
第一阶段:拜师
拜师是中医师承的第一步。要找到一个符合资格的中医导师进行学习。导师需满足以下条件:
1.具有中医类执业医师或民族专业执业医师资格,或者中医或民族医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,
2.从事中医或民族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;
3.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技术专长;
4.指导老师同时带教的师承人员不得超过两名,
徒弟则需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,并年满18周岁。
第二阶段:签订师承协议
确认师傅后,需双方签订《传统医学师承跟师协议》。该协议内容全国统一,具体填写时需如实记录。如果当地卫健委有其他要求,应提前了解并按规定填写。
第三阶段:公证备案
协议签订后,需要进行公证备案。此过程对师傅的要求较高,需要提交包括执业资格、执业年限、职称资格等在内的全套材料。卫健委会进一步验证资料,并可能定期抽查学生的跟师学习情况。
第四阶段:跟师学习
跟师学习期间,学生需认真记录学习时长、学习内容、跟师笔记和临床实践情况。部分省份可能还要求定位打卡并记录签到。建议学生每次师承学习时正常记录,避免在最后集中补充。所有记录将作为报名时的证明材料,请妥善保管。
第五阶段:出师考试
完成跟师学习后,学生需要参加出师考试。考试分为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笔试两个部分:
临床实践技能(总分100分,60分合格)
1.基本操作:
包括中医四诊、针灸、推拿、拔罐及常见急症针灸技术应用等。
2.临床答辩:
1)中医基本理论知识(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);
2)中药的功效、应用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;3)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、主治、组方原则及配伍意义等基础知识;4)对指导老师学术思想、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。
综合笔试(总分300分,180分合格)
1.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诊断学及中医经典著作等相关知识;
2.中药的功效、应用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;
3.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、主治、组方原则及配伍意义等基础知识;
4.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、主治、刺灸法及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,针灸科常见病证的辨证、治法、处方及操作等知识;
5.中医内、外、妇、儿科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、理法方药等知识。
第六阶段:助理医师考试
取得《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》后,学生需在授予证书的省内医疗机构实习满一年且考核合格,方可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。
第七阶段:执业医师考试
获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后,需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,可以报考中医执业医师考试。通过考试即可获得执业医师证,拥有独立处方权。
中医师承是一条光辉而严谨的道路,通过上述七个步骤,学子的成长将得到全面保障。希望本文能为有志于中医领域的朋友们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与参考。